本部要闻 来源:中译语通日期:2024-04-02浏览次数:1083
2024年3月31日,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译语通”)主办的2024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主题论坛“语言科技赋能国家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行业政府机构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近百人现场参会。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剑辉出席并致开幕辞。中译语通语言科技事业群总经理王崇正主持论坛。
王剑辉在致辞中表示,语言科技赋予了中华文化强大的传播动力和丰富的传播形态。借助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能够深度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文化喜好、认知习惯和价值观念,引导中华文化推广进行定制化传播,确保内容的适切性和吸引力,推动打破文化壁垒,实现精准、高效的全球传播。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式数字媒体等先进技术,文化走出去的方式手段更加丰富、活跃。语言科技不仅解决了语言转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中华文化以更鲜活、更具生命力的姿态跨越国界,走向世界,联通心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同时,王剑辉分享了中译公司及其下属的中译语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生动实践。
在主旨发言环节,宗浩介绍了跨语言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及其产业应用。他表示,中译语通跨语言多模态大模型依托多集群稀疏超大模型高效训练与通用机器翻译技术、多场景下跨模态端到端图像翻译技术、机器翻译系统国产化部署等核心技术,凭借其自主研发的多语种机器翻译系统及智能硬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和产业发展项目,在国际机器翻译大赛(WMT)、国际口语机器翻译大赛(IWSLT)等国际评测屡创佳绩。此外,他还现场结合文本类、音频类、图像类实例,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跨语言多模态大模型的产业应用。
王少爽结合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实践,分享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视阈下的翻译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他指出,外语专业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表现为卓越的外语写作能力,既是对外翻译的能力(即“翻译中国”的能力),也是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他还介绍了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机构设置,基于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及项目成果,以及译者的查选管翻译能力模型。
在圆桌论坛环节,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副秘书长张禹,中国昆明东盟国际贸易投资促进会副秘书长贺喜,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后邵珊珊,开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湖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合伙人杨彪从政府、产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科技在各自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分享了行业发展建议。中译语通语言科技事业群总经理王崇正主持论坛。
张禹表示,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对前沿的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芯片等技术有较高的兴趣,我们应该把握外国地区的需求和兴趣点,互相引进数字资产,促进双方新技术的交流。中国企业在传统出版、寺庙修复等方面向东南亚输出了服务能力。未来,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将依托中国的算法和算力优势,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更多的语料。
贺喜介绍了中国昆明东盟国际贸易投资促进会,以促进会专家为例,讲述了如何利用大模型AI技术赋能中国经典名著等,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强调了文化良性双向互动的重要性。他表示,未来希望通过中译语通成规模地向更多国家传播中国文化。
邵珊珊表示,高校高度重视语言科技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师资教育建设,联合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培养国际传播人才,通过打通“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快速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方式助推产业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杨彪认为,对于立足西南区域、面向海外地区的企业来说,“语言+产业”的结合至关重要,语言科技的发展为企业向外拓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帮助理解当地法律、营商环境和语言文化的融合理解内涵,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本次论坛聚焦语言科技赋能国家战略,探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语言科技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